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图片名

全国服务热线:1585874222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用爱把党徽擦亮

分类: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21 2744次浏览

“……玉尧村常住人口3796人,高血压管理476人,糖尿病管理107人,65岁以...

“……玉尧村常住人口3796人,高血压管理476人,糖尿病管理107人,65岁以上老人管理621人……”当记者问起玉尧村卫生室服务情况时,郑岩松滔滔不绝,一改提及学医初衷谈到母亲时的哽咽。这就是他,淮高镇玉尧村一名乡村医生,用爱把党徽擦亮,23年如一日的亲情守望。


“我的家乡更需要我”


“小松,你今天来这儿干吗?哪里不舒服了?”“我,我是来报到上班的……”一个两腿沾满泥巴的年轻小伙儿拎着简单的行李,一边拧着淋湿的衣服,一边低着头羞涩地回答。那是1997年7月1日的清晨,这个年轻的小伙儿就是郑岩松。让乡亲们没想到是 “跳入龙门”的郑岩松,竟然选择回来扎根农村。


成长在清代医学大家吴鞠通故里,听着一代名医治病救人故事长大的郑岩松,如愿考上南通海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在哪里都是治病救人,农村缺医少药,我的家乡更需要我。”郑岩松放弃了城市条件优越的诱惑,刚拿毕业证就一头扎进了老家的卫生室,做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郑岩松刚参加工作时,卫生室的条件不好。夏天漏雨不能浇灭他工作的热情,冬天像冰窖一样的寒冷不能改变他向乡亲们伸出温暖的手,泥泞不堪的夜路阻挡不了他出诊时前进的脚步。


原来村卫生室要兼顾卫生防疫和门诊治疗,村医需要经常入户出诊。“由于村里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做工,在家的往往是年老体弱的人,我常常出诊还没有到家,就又有电话来了,有时甚至忙到天亮。”郑岩松回忆最初工作时的情形,“乡亲们看到原来的‘小不点’小松,现在长大回乡扎根了,大伙儿很高兴,心里也很踏实。为了乡亲们,我再累也不觉得苦。”


郑岩松背着医药箱,走村进组串户,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一背就是23年。在这八千多个日子里,他放弃了节假日,一直默默守护百姓健康。有时遇到重大病情,他又忙着跑前跑后地帮忙联系各大医院,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他的辛勤劳碌,赢得了乡亲们的良好口碑,淮阴区老张集卫生院院长和淮高镇玉尧村党支部书记都对郑岩松赞不绝口。


“卫生室更需要我”


后来由于医疗改革,村卫生室的工作重心转到基本公共卫生方面。郑岩松和同事为本村三千余名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定期用不同方式向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如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健康讲座、0至6岁儿童预防接种、孕产妇管理等。“关于产妇的管理,需要在产妇分娩的一个月内,按时上门三次做产后访视,主要是围绕产妇的恢复、新生儿的发育和指导产妇如何护理新生儿等。关于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病的指导工作,包括每年不低于4次面对面对病人测血压和血糖、指导病人规范用药、对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干预等,每年要对村所有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进行一次体检。”说到卫生室的工作内容时,郑岩松如数家珍。


谁的血压偏高,谁是慢性病患者,哪家孩子该接种疫苗郑岩松都明明白白地记在心里。在留守老人的家里,问诊之余他就是嘘寒问暖的“儿子”;在留守儿童的家里,他变成了“家庭教师”;在精神病患者们的眼里,他又成他们的“好朋友”,提醒按时体检……


郑岩松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妻子说他把家当旅馆,每天在家待不了几个小时;儿子说他更像一个“标签”,从小到大,没一起去过什么公园玩,就连逢年过节吃顿团圆饭都很难得。儿子实在忍不住埋怨两句,郑岩松说:“儿子,爸爸是一名村医。我知道你需要我,家里需要我,但是卫生室更需要我。”


“老人家,多注意休息,记得按时吃药,注意补充营养……”给一户老人量完血压,了解记录患者的近阶段的具体服药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具体的血压数值、生活习惯,叮嘱几句后,郑岩松又继续入户走访下一家。


就这样又、一年又一年,郑岩松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坚守。


每当看到患者康复的身影,郑岩松就充满了喜悦,他常说:“大家的健康是我更大的幸福,再累都不觉得苦。乡亲们也把他当作“身边的吴鞠通。”


在父亲郑岩松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儿子郑睿也选择了学医。当记者问到他对父亲的评价时,这位大三的小伙儿很自豪地说:“看到乡亲们在父亲帮助下一张张康复后的笑脸,我渐渐明白他扎根农村默默付出的伟大。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父亲而感到骄傲!”


“乡亲们更需要我”


疫情防控期间,郑岩松一马当先。从正月初二开始,他的肩上除了医药箱,还多了个喷雾器。防疫常识宣传、村民体温监测记录、消杀等,郑岩松牢牢守住基层疫情防线,用平凡的脚步走出不平凡的坚守,用爱把党徽擦亮。


玉尧村有多名武汉返乡人员,有多户多人在家隔离。郑岩松每天醒来的件事就是电话询问居家隔离村民的情况,嘘寒问暖,耐心情绪疏导;然后挨家挨户上门指导防护。当发现隔离人员出现发烧、咳嗽等异常情况时,他沉着应对,及时向淮阴区老张集卫生院、淮高镇镇政府汇报,妥善处置。联合相关部门时间做好防控工作,及时防止疫情蔓延。确诊病例的发现引起大家重视的同时,也让大家多了几分紧张。郑岩松在做好接触人员所在地方消杀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落实防控措施,加快消除村民恐慌。将近30天的劳累并没有让他停止下头工作。他知道自己需要休息,他更知道自己更需要坚守,乡亲们更需要他。


“看到小郑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张奶奶口中的“小郑”就是郑岩松。郑岩松的父母也想儿子多陪在身边,尤其是近些年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但是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小郑”是属猴子的,他就喜欢在村里这个大树林里“乱窜”。


防控期间,在重病缠身的母亲和严峻的防控形势这个选择题面前,郑岩松义无反顾地用“三过家门而不入”作了一个党员响亮的回答。2月8日中午,连续在战“疫”一线工作了十来天的他接到妻子电话,听到母亲不幸离世的消息。郑岩松顿时泪如雨下。但他很快就擦干眼泪,又继续“冲锋”。他知道儿子该送母亲最后一程,他也知道病毒冷酷无情;他知道自己需要歇息,他更知道病魔不休假。


“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是母亲的儿子,我更是百姓的儿子。这时的乡亲们更需要我。”郑岩松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的“大孝”。“我只是做了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应该做的事。”郑岩松多次对记者说。是啊,也许跟武汉那些在拼死搏斗的医生相比,村医只是一点微光,可是正是这点点微光,把党徽擦亮;这星星微光,汇聚成暖阳。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陈春艳 于峰)